期刊看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5-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文化影响教师信念

    江西师范大学程雯、谢翌、李斌,江西省永新县城西小学周小华在近期《教育科学研究》发表《学校文化:涵养教师信念的母体》一文提出,学校文化是经过一定时间,由教师、学生、家长和行政人员等一起工作而积淀下来的关于规范、价值、信仰、假定、传统和礼仪等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学校文化是一张“意义之网”,是统整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群体成员秉持的价值取向和做事方式的统一体,它决定着教师的所思与所为,是教师信念的重要来源和价值基础。研究发现,学校文化作为教师的信念和假设、价值观、做事方式等组成的整体联动结构,影响着教师信念的内容和主要取向。其中,学校的形象与地位、学校科层管理文化影响教师对学校愿景的定位,教师文化影响着教师人际关系信念,而学生文化影响着教师关于学生的信念。因此,教师信念的革新关键在于学校文化的重建,通过对学校形象、教师文化、教学文化等重新定位,来改变教师信念。而塑造合作型的学校文化也是催生积极教师信念的重要路径之一,全校目标一致,学校赋权而教师承责,个体能尽展所长;学校领导权是广泛分享的,全体教师都会参与到对学校愿景的定位之中;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对话合作的文化,每一个学校成员都能在学校中找到归属感并提升自身的效能感。

公平感应成为深度价值追求

    西北师范大学张善鑫在近期《当代教育与文化》发表《公平感:教育公平的深度价值追求》一文提出,教育公平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结合,这也日益成为人们衡量教育公平的学理基础。但长期以来,人们在教育公平追求中形成了重事实、轻价值判断的取向,使客观公平事实的改观并未能够完全满足人们主观觉知意义上的公平感受。公平感是公平追求中被人们忽略的价值量度,又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维度,理应成为教育公平的深度价值追求。回顾人类公平视野下的教育发展,走过了一条“公平的机会—公平的资源—公平的判断”的发展路径,公平问题是核心,公平感的获得成了最高精神追求。教育公平要在三个维度下进行探讨,是教育发展数量与质量的有机统一,客观事实与主观感受的统一,当前公平与长远发展的统一。公平感问题演进到客观操作层面,首先,要消除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误解。其次,一如既往地改善教育公平发展的硬件环境和条件,坚定不移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由此不断提升教育发展的质量,维护和提升教育参与者的主观公平感。

全面解读素养为本的教育

    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冯翠典在近期《教育科学研究》发表《素养为本的教育:内涵、模式、原则和挑战》一文提出,素养是指向能成功完成真实情境中的任务、令人满意地解决特定问题的功能性品质,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多维综合体,是应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以及教育自身发展需求产生的教育理念。素养为本的教育模式能从整体的视角理解素养为本的教育,综合各学者的理论。素养为本的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所测量的是学习而不是时间。学生通过素养的展示说明自身的进展,即他们需要证明他们能够展现特定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素养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落实需要贯彻一些基本原则,而这些基本原则的实现需要突破一些重要挑战。具体层面应考虑:如何清晰界定具体的素养结构,确切地定义良好的素养结构能够帮助整个教育界对学生在拥有教育经验后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个统一的认识;如何开发素养为本的评价体系,评价应该提供和某些标准或目标相关的学习进展或已掌握的信息;如何匹配素养为本的教育中的课程、教学和评价以及如何转变教师角色,素养为本的教育要求教师是“学生身旁的向导”,和学生一起工作,引领学习、回答问题、组织讨论、帮助学生总结和应用知识。在真正设计和落实素养为本的教育过程中,要应对很多的挑战;素养为本的教育是一个需要所有教育者“同舟共济,万众一心”的事业。(王杰 辑)